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上海超英金屬制品首頁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上海超英金屬制品首頁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你為什么喜歡超英電影?
蝙蝠俠三部曲,諾蘭的
美漫的所有故事其實框架都差不多,手無縛雞之力的人們,沒有公正的社會,獨斷橫行的大反派,在編劇的手里把一個生活在底層的普通人改變一下,變身為伸張正義的英雄,然后和大反派進行一系列斗爭,最終勝利的故事。
諾蘭的蝙蝠俠講述的是富家公子的布魯斯經過父母被槍殺而試圖以復仇來緩解心中之痛的故事。喜歡他,是因為他拍的東西注重細節,把人物心理活動詮釋的很到位。最出彩無疑是黑暗騎士的小丑-希斯萊杰,陰險邪惡的怪笑,把人性最丑陋的一面暴露出來,演繹的深入人心。
不為金錢名利,只為了心中的快感。
“我不是一個惡魔,我只是想法超前”!
因為自己心里有個英雄夢
我覺得很多人小時候包括長大后都應該想過,突然某一天,世界遭遇危機,地球要完蛋了,然后有人找到你,說【現在只有你能拯救地球了】,你一聽,自己是那個被上天選中的人,得有責任有擔當,然后通過各種訓練,掌握自己的特殊技能,與反派大boss決一死戰,險勝,成為世界英雄!
其實吧,這就是【中二病】,我承認,我到現在都還在做這種夢[捂臉][捂臉][捂臉]
這讓我的內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自己被人需要,自身價值得到了極大的認可,感覺自己強的一塌糊涂,這些感覺太美好了
超英電影滿足了我們的所有幻想
并且超英電影一般都是大制作,特效酷炫,打斗炸裂,觀感極佳,單單這點,超英電影都很值得觀看
最喜歡美國隊長,因為美國隊長擁有獨特的領袖氣質。
漫威里超級英雄有很多,大部分都是先擁有非同一般的能力,然后經歷過一些巨變,最終明白了自己責任,走上了保護世人的道路。
只有美隊,沒有安穩的童年,沒有經歷任何思想境界上的升華,甚至沒有一副如常人一般健康的身體,即便如此,他也在拼盡全力保護他人,因此美國隊長最受大家喜歡。
美國隊長本名史蒂夫·羅杰斯(Steve Rogers),1918年7月4日出生于美國紐約布魯克林區,原本是一名身體瘦弱的年輕人,在接受美國政府的改造后,成為各項體能都遠超常人的“超級戰士”,還被美國政府賦予了由世界上最堅硬的金屬之一振金制成的盾牌,并在二戰中率領侵襲者立下赫赫戰功。首部美國隊長敘述了一位擁有正義之心的平凡青年史蒂芬羅杰斯,在博士艾斯金的幫助下,成為了美國隊長和其他士兵們一起對抗納粹組織九頭蛇。雖然首部有點沉悶,但是將背景交代完畢后,第二、第三部變得非常精彩,美國隊長的魅力也漸漸顯現,就像酒一樣越陳越香。作為美國正義勇敢的代表人物,身上賦予了太多的美國精神象征。原本是一個身體瘦小的新兵,接受了實驗改造后成為超級士兵。在力量、速度、耐力、抗擊打能力上超乎常人。身手非常靈活,每秒可以跑十米,能跳躍四十米,精通格斗技能,反應靈敏。美國隊長擁有超強的盾牌,可以抵御一切子彈和炸彈,但沒有盾牌威力就難以發揮到最大,一切依靠裝備的英雄都無法排名第一。美國隊長僅僅一個依托血清比普通人強一些的超級英雄,而他的盾牌能夠抵御任何攻擊,在漫威影片中別的超級英雄都飛天遁地的戰役時,美隊只能默默地拿著盾牌去打一些小兵,可是他的首領氣質是別的超級英雄所沒有的。
航母的甲板到底有多厚呢?
航母甲板的厚度標準介紹:
建造1 艘大型航空母艦需要鋼板品種規格繁多,一般鋼種分船體板、裝甲板及結構板3 大類。
2.1 船體用鋼板
船體用潛艇耐壓板,屈服強度通常為450 MPa和550 MPa。450 MPa 板經正火交貨,而550 MPa 板需調質交貨,板厚達22~28 mm。采用高強鋼板可以減輕船體重量,且增加抗彈能力。船體板水下部分為了防魚雷與潛艇導彈的轟擊,采用鋼板厚度達150~203 mm。也有制成雙層或三層船體,當外層板受到破損時,內層船體功能尚在,不致沉歿而沒有戰斗力。
2.2 裝甲用鋼板
裝甲板多用于防霧和核心部位,如司令臺是全艦的指揮部,用裝甲板保護,也是航空母艦用板最厚部分,最厚達330 mm 的裝甲板,性能類似于坦克板。再如核能或柴油機房受到了破壞后即失去航行能力,因此也需要用裝甲板附加保護,還有炮臺和上述掛甲都用防彈裝甲板。
2.3 結構用鋼板
結構板主要用于飛機跑道、隔倉及船體結構等,一般飛機跑道用鋼板厚度為40~50 mm,要求不平度達5 mm/m 以下,不然會影響飛機升降的質量,而且板面越大越好,盡量減少焊縫。結構板要求高強度,減小鋼板厚度,使船體總重量減輕。航母用的鋼材特別是飛行甲板用鋼要求極高,特別是對于材料的屈服度要求,可比核潛艇。民用船只一般只需要強度為250 MPa 的材料即可,普通軍用船只也就是300 MPa 以下,而且近年來,成本控制的進一步要求,一般軍艦采用民用標準的很多,材料要求進一步降低,甚至出現了使用鋁材建造上層,但對于航母的飛行甲板標準卻是各不相同。
感謝您關注,農地圈問答團隊:東方花雪
現代航空母艦的飛行甲板厚度也就是50毫米,有的地方可能還稍微薄一些。這個數字是不是有些出乎意料呢?我們看個例子就很清楚了,下圖為美國“福萊斯特”號航空母艦在1967年10月26日的爆炸事故,甲板上被炸了不少大洞,從甲板斷面上看鋼板厚度還沒有鞋底厚。當時的“福萊斯特”號已經開始搭載28噸的F-4“鬼怪”戰斗機,70年代又換裝33噸的F-14“雄貓”重型戰斗機,這個厚度的甲板其實已經足夠使用,美國人總不會設計不符合要求的甲板吧。
還有1969年1月14日的“企業”號航空母艦爆炸事故,甲板部分區域出現了凹陷
有些網友可能堅持認為50毫米肯定是錯了,因為我在以前的文章里經??匆婎愃频脑u論,甚至有說應該是50厘米。這樣吧,我們借此算一下如果航空母艦甲板達到50厘米會是什么情況,還是以上面提到的“福萊斯特”號為例,我們將這艘航空母艦的飛行甲板等效成一塊300m*50m*0.5m的鋼板(飛行甲板最大寬度達到70米,我們取平均50米),如果按照密度7.85g/cm^3來計算的話,那么他的飛行甲板重量將達到58800噸。但是“福萊斯特”號的標準排水量也不過才59600噸,也就是說光一個甲板重量就占到標準排水量的98%,那么艦上船體、燃油、艦載機、彈藥呢?不會都不要了吧,所以我們反過來推定這個50厘米的數據顯然是不對的。下圖為美國“尼米茲”的縱剖示意圖,其實飛行甲板下部還有很大的一部分結構
其實在二戰中后期出現過一種“裝甲航空母艦”,這種航空母艦為了抵御俯沖轟炸機的轟炸專門在飛行甲板鋪設了厚重的裝甲。下圖為美國海軍“中途島”號航空母艦改造時對飛行甲板進行切割,他的飛行甲板厚度達到了89毫米,比現代航空母艦要高一些。而日本大鳳號甲板裝甲厚度則為75-95毫米不等。
二戰結束后一段時間,俯沖轟炸機這個威脅逐漸消失,這樣飛行甲板就不需要專門的裝甲抵御俯沖轟炸。這時的飛行甲板主要是考慮如何承受重量逐步變重的艦載噴氣式戰斗機,由于航空母艦對艦體重量的十分敏感的,每增加一點排水量就會造成其他方面的負擔,所以飛行甲板的設計要遵循“如何用最少的材料去實現最穩定的結構”(這個思想其實在任何工程上都是這樣)。如果飛行甲板設計的太厚,那么艦體重量增加,這樣會拖累動力系統,間接對全艦的電力、彈射器造成影響,還會擠占彈藥、艦載機和燃油的攜帶能力。所以能用1塊板磚的完成的活沒必要去用1個鐵塊,只要飛行甲板的結構、材料和厚度達到設計指標,能夠保證在一定重量區間內的艦載機進行多少架次起降、能夠抵御多少當量的爆炸等等指標即可達到要求。理論上也可以把飛行甲板設計成50厘米,但是就像我們上面說的那樣,飛行甲板自身重量都將近6萬噸實在是沒必要。除了飛行甲板之外,全艦各個部位的鋼板都要在達到設計指標的情況下盡量做到“薄”。下圖為美國CVN-79“肯尼迪”號核動力航空母艦鋼板切割儀式
其實現代材料隨著冶金技術的發展已經比二戰時期的鋼材性能要好幾倍。而且鋼材雖然是一種常見的材料,但是也根據需求不同分成好幾種,比如碳素鋼、合金鋼、低合金高強度結構鋼、彈簧鋼等等。這些不同種類的鋼材表現的性能是不一樣的,比如屈服強度、韌性、延展度、耐腐蝕性等等,總之用在航空母艦飛行甲板的鋼材肯定不會和馬路上路燈桿是一樣的。航空母艦上使用的是“低合金高強度鋼”,少量的合金元素使得鋼材的某些力學性能有顯著的提高,單位厚度的力學性能要遠遠比我們常見的廣告牌用鋼好的多,這樣就可以用盡量“薄”的鋼板達到設計指標。下圖為美國“福特”級航空母艦使用的HSLA-100鋼的主要成分,還有之前美國“尼米茲”號使用的HSLA-80鋼,他們的屈服強度都在550MPa以上,可以滿足30噸重的艦載機頻繁的對甲板進行沖擊。其實還有排號更高的鋼材,但是只能說他們裝上之后有性能的“富余”,在種情況下使用高性能的鋼材就帶來額外的經濟負擔,實在沒有必要。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上海超英金屬制品首頁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上海超英金屬制品首頁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