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有色金屬國內用量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4個相關介紹有色金屬國內用量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我國汞的年產量大約是多少?
汞,俗稱“水銀”。 汞可用于溫度計、氣壓計、壓力計、血壓計、浮閥和其他裝置,但是由于汞的毒性,導致汞在醫療上正被逐步淘汰,溫度計和血壓計逐漸使用酒精填充,鎵、銦、錫的合金填充。
中國是汞第一大生產國,國內主要汞產地是貴州省。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汞產量約4000公噸,全球汞產量4400公噸,中國占全球汞產量的88.89%。
汞是一種高污染物。汞是常溫下唯一呈液態的重金屬元素,同時具有較高的蒸汽壓,對環境及人體健康極具危害,它被各國政府以及 UNEP(聯合國環境規劃署)、W HO(世界衛生組織 )和 FA O (聯合國糧農組織)等國際組織列為優先控制的環境污染物,長期以來受到人們的關注和重視。U NE P 一直致力于推動全球汞污染防治行動。2013年1月,全球首個汞限排公約《水俁公約》的最終文本獲得140余個國家談判團的一致通過,首次通過了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條約限制汞排放和泄露。
向大氣中的汞排放主要源于化石燃料燃燒,尤其是煤炭的燃燒,燃煤電廠是大氣中全球汞排放最大的源。其他污染源還包括電廠以外的各種燃煤工業鍋爐、廢物燃燒、水銀法氯堿生產、水泥生產、有色金屬生產等。鋼鐵工業并非汞排放大戶,但是由于其微量劑量就能對人類及環境造成損害且具有跨界傳輸等特征,在每年鋼鐵工業產量的巨大基數下,這部分大氣汞排放仍不容小視,鋼鐵行業大氣汞排放情況與控制措施仍是重要的關注對象。
銀礦稀缺嗎?
銀礦稀缺。
1985年美國礦業局在《礦產實況與問題》中公布:銀的世界儲量和儲量基礎分別為24.35萬t和33.59萬t。資源保證程度嚴重不足。
在我國,銀礦的儲量估計為10.7萬t,其中以銀為主的礦床少,約占22%,主要為伴生銀礦床和含銀礦床,產出在Cu、Pb-Zn、Au礦床中。到1988年,我國的銀產量全部從有色金屬中回收,產量與用量相比,差額較大,供不應求。自20世紀70年代后,我國使用的銀礦石大量從國外進口。我國的銀礦資源缺口很大,嚴重不足,屬于緊缺礦種。
有色金屬里易揮發的金屬有哪些?
常見的有金屬鉀、金屬汞,另外還有銣、銫、鍶、鋇 等金屬。嚴格意義上來說,所有金屬都有揮發性,且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但人們一般認為,在常溫下,有揮發性的金屬是汞,它在常溫中即會蒸發,汞蒸氣有毒,長期吸入汞蒸氣或短時吸入大劑量汞蒸氣會出現汞中毒。
7種常見的金屬排名?
常見的金屬有:鐵、鋁、銅、鋅、錫等。
1、鐵(iron)是一種金屬元素,原子序數26,鐵單質化學式:Fe。純鐵是白色或者銀白色的,有金屬光澤。熔點1538℃、沸點2750℃,能溶于強酸和中強酸,不溶于水。鐵有0價、+2價、+3價和+6價,其中+2價和+3價較常見,+6價少見。
鐵在生活中分布較廣,占地殼含量的4.75%,僅次于氧、硅、鋁,位居地殼含量第四。純鐵是柔韌而延展性較好的銀白色金屬,用于制發電機和電動機的鐵芯,鐵及其化合物還用于制磁鐵、藥物、墨水、顏料、磨料等,是工業上所說的“黑色金屬”之一。
2、鋁及鋁合金是當前用途十分廣泛的、最經濟適用的材料之一。世界鋁產量從1956年開始超過銅產量一直居有色金屬之首。當前鋁的產量和用量(按噸計算)僅次于鋼材,成為人類應用的第二大金屬;而且鋁的資源十分豐富,據初步計算,鋁的礦藏儲存量約占地殼構成物質的8%以上。
鋁的重量輕和耐腐蝕,是其性能的兩大突出特點。
3、銅是人類最早使用的金屬之一。早在史前時代,人們就開始采掘露天銅礦,并用獲取的銅制造武器、式具和其他器皿,銅的使用對早期人類文明的進步影響深遠。
中國使用銅的歷史年代久遠。大約在六七千年以前中國人的祖先就發現并開始使用銅。1973年陜西臨潼姜寨遺址曾出土一件半圓形殘銅片,經鑒定為黃銅。1975年甘肅東鄉林家馬家窯文化遺址(約公元前3000左右)出土一件青銅刀,這是目前在中國發現的最早的青銅器,是中國進入青銅時代的證明。
4、鋅被羅馬人所知,但很少使用。它第一次以其金屬自身被認可是在印度,在拉賈斯坦邦的Zawar有一個鋅熔爐有廢棄的鋅,證明了大規模的精煉在1100年到1500年。
鋅的大規模精煉在中國進行,于16世紀。東印度公司的船在瑞典的海岸沉沒,于1745年,其運載的貨物是中國的鋅,分析了回收的鑄錠證明了它們是幾乎純凈的金屬。
5、錫,金屬元素,一種有銀白色光澤的的低熔點的金屬元素,在化合物內是二價或四價,不會被空氣氧化,主要以二氧化物(錫石)和各種硫化物(例如硫錫石)的形式存在。元素符號Sn。錫是大名鼎鼎的“五金”——金、銀、銅、鐵、錫之一。
早在遠古時代,人們便發現并使用錫了。在我國的一些古墓中,便常發掘到一些錫壺、錫燭臺之類錫器。據考證,我國周朝時,錫器的使用已十分普遍了。
人類文明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同金屬材料關系十分密切。繼石器時代之后出現的銅器時代、鐵器時代,均以金屬材料的應用為其時代的顯著標志。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七大金屬是:
1.鉑金:是一種天然形成的白色貴重金屬。
2.不銹鋼:用于櫥柜、室內管線、熱水器、鍋爐、浴缸、汽車配件、醫療器具、建材、化學、食品工業、農業、船舶部件。
3.鑄造鋁合金:可作結構材料使用,在航天、航空、交通運輸、建筑、機電、輕化和日用品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4.黃銅:黃銅常被用于制造閥門、水管、空調內外機連接管和散熱器等。
5.金銀:黃金和白銀
6.45鋼:機械零部件,如機葉輪、壓縮機活塞、軸、齒輪、齒條、蝸桿等。
7.鐵:用于家庭廚房用品,如鐵鍋、鐵通、鐵罐子等等。
在金屬元素活動性順序表中,按照金屬的活動性把它們排列起來,其中前7種金屬為常見常用的,它們的名稱及元素符號為:鉀(k),鈣(Ca),鈉(Na),鎂(Mg),鋁(AI),鋅(Zn),鐵(Fe)。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有色金屬國內用量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有色金屬國內用量的4點解答對大家有用。